接近國土部人士透露,最初二次調查數據顯示耕地保有量可能超過20億畝。調查工作結束已近三年,全國土地最終核查數據一直沒有對外披露。中國土地學會副理事長安家盛表示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。近日中央政治局會議表示,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。
三中全會后,“新土改”方案正漸漸清晰
據新華社報道,12月3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,會議中聽取了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(以下簡稱二調)情況匯報。會議要求,要發揮二次調查數據平臺作用,推動二次調查成果廣泛應用。
12月5日,國土部相關人士在接受21世紀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,國土部正在研究“二調”成果的發布工作,并將結合二調數據和三中全會決定精神,完善現有土地管理制度。
上述人士介紹,目前國土部已經確定的“新土改”思路包括,全面加強土地權利體系研究;加緊開展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研究;繼續深入征地制度改革研究、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、規范、多元保障機制以及突出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建設研究。
在中國土地學會副理事長、原北京市國土資源局局長安家盛看來,上述四大土地改革方向,都離不開全國土地二次調查數據成果。
國土部知情人士介紹,下一步全國土地二次調查數據,將具體運用到各地規劃的修編工作中,同時推動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開展,并為推動農地流轉提供第一手數據等,自此,新一階段的土地制度改革將邁出實質性的一步。
值得一提的是,結合“新土改”思路,國土部已經在部署對《土地管理法》進行全面修改的準備。
坎坷的“二調”
實際上,中央政治局聽取的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,早在3年前就已經基本結束。
公開資料顯示,旨在摸清我國土地家底的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在2007年啟動,于2009年底已經結束,其間耗資達百億元,并于2010年3月將二調數據上報國務院。
按照此前全國土地二次調查小組的要求,土地二調主要任務包括,農村土地調查(實地調查土地的地類、位置、范圍和面積等利用狀況,查清國有土地使用權和集體土地所有權狀況),城鎮土地調查(土地的界址、范圍、界線、地類和面積等利用狀況,以及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狀況),基本農田調查,專項用地統計調查(統計工業、基礎設施、金融商業服務、開發園區和房地產等用地的利用狀況),建立土地調查數據庫及管理系統等。
然而,“二調”工作已結束近三年,官方至今未向外界披露全國土地的具體調查數據,尤其是備受關注的耕地保有數據。
更有意思的是,按照慣例,國土資源部會在每年的《中國國土資源公報》中公布耕地保有量數據。但是自2009年至2012年,國土資源公報連續四年缺失耕地總數。
一位接近國土部的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透露,“二調”剛結束之初,有關耕地保有量以及城鄉建設用地面積的數據,都和預期不符。
以耕地保有量為例,據其了解,最初的二調數據顯示甚至可能超過20億畝。
而根據國土部統計,2005年,耕地保有量為18.3億畝,相比1998年的 19.4畝下降了1.14億畝,為了確保糧食安全,就確定了全國耕地18億畝的紅線,這就是18億畝的來源。
按照上述口徑,也就是說,從2005年到2010年,5年時間耕地面積基本沒有減少,甚至大部分有所增加。
上述接近國土部的人士推測,耕地保有量如果確實多出2億畝,這將為下一步大規模使用耕地指標提供了可能,國土部在用地管制上,可能將有所放松。
按照《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(2006~2020年)》,我國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要分別保持在18.18億畝和18.05億畝。
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曾對可能新增的2億畝解讀稱,一部分來自于各地土地的整理復墾,另一部分可能是統計水分。
鄭說,中國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采取逐級上報方式。第一次土地調查時,中國還在征收農業稅,各地盡量少報;而第二次調查則是國家給予種糧補貼,各地盡量多報。
也正因此,為確保數據的真實性,國土部亦要求對各地上報的數據進行核查,并對重點省份進行了質詢。
直到2012年底,國土部發布“2011年度全國土地變更調查數據”顯示,截至2011年12月31日,全國耕地保有量為18.2476億畝。這是官方過去三年來首度正式對外發布這一數據。
三中全會后,“新土改”方案正漸漸清晰
據新華社報道,12月3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,會議中聽取了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(以下簡稱二調)情況匯報。會議要求,要發揮二次調查數據平臺作用,推動二次調查成果廣泛應用。
12月5日,國土部相關人士在接受21世紀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,國土部正在研究“二調”成果的發布工作,并將結合二調數據和三中全會決定精神,完善現有土地管理制度。
上述人士介紹,目前國土部已經確定的“新土改”思路包括,全面加強土地權利體系研究;加緊開展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研究;繼續深入征地制度改革研究、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、規范、多元保障機制以及突出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建設研究。
在中國土地學會副理事長、原北京市國土資源局局長安家盛看來,上述四大土地改革方向,都離不開全國土地二次調查數據成果。
國土部知情人士介紹,下一步全國土地二次調查數據,將具體運用到各地規劃的修編工作中,同時推動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開展,并為推動農地流轉提供第一手數據等,自此,新一階段的土地制度改革將邁出實質性的一步。
值得一提的是,結合“新土改”思路,國土部已經在部署對《土地管理法》進行全面修改的準備。
坎坷的“二調”
實際上,中央政治局聽取的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,早在3年前就已經基本結束。
公開資料顯示,旨在摸清我國土地家底的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在2007年啟動,于2009年底已經結束,其間耗資達百億元,并于2010年3月將二調數據上報國務院。
按照此前全國土地二次調查小組的要求,土地二調主要任務包括,農村土地調查(實地調查土地的地類、位置、范圍和面積等利用狀況,查清國有土地使用權和集體土地所有權狀況),城鎮土地調查(土地的界址、范圍、界線、地類和面積等利用狀況,以及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狀況),基本農田調查,專項用地統計調查(統計工業、基礎設施、金融商業服務、開發園區和房地產等用地的利用狀況),建立土地調查數據庫及管理系統等。
然而,“二調”工作已結束近三年,官方至今未向外界披露全國土地的具體調查數據,尤其是備受關注的耕地保有數據。
更有意思的是,按照慣例,國土資源部會在每年的《中國國土資源公報》中公布耕地保有量數據。但是自2009年至2012年,國土資源公報連續四年缺失耕地總數。
一位接近國土部的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透露,“二調”剛結束之初,有關耕地保有量以及城鄉建設用地面積的數據,都和預期不符。
以耕地保有量為例,據其了解,最初的二調數據顯示甚至可能超過20億畝。
而根據國土部統計,2005年,耕地保有量為18.3億畝,相比1998年的 19.4畝下降了1.14億畝,為了確保糧食安全,就確定了全國耕地18億畝的紅線,這就是18億畝的來源。
按照上述口徑,也就是說,從2005年到2010年,5年時間耕地面積基本沒有減少,甚至大部分有所增加。
上述接近國土部的人士推測,耕地保有量如果確實多出2億畝,這將為下一步大規模使用耕地指標提供了可能,國土部在用地管制上,可能將有所放松。
按照《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(2006~2020年)》,我國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要分別保持在18.18億畝和18.05億畝。
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曾對可能新增的2億畝解讀稱,一部分來自于各地土地的整理復墾,另一部分可能是統計水分。
鄭說,中國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采取逐級上報方式。第一次土地調查時,中國還在征收農業稅,各地盡量少報;而第二次調查則是國家給予種糧補貼,各地盡量多報。
也正因此,為確保數據的真實性,國土部亦要求對各地上報的數據進行核查,并對重點省份進行了質詢。
直到2012年底,國土部發布“2011年度全國土地變更調查數據”顯示,截至2011年12月31日,全國耕地保有量為18.2476億畝。這是官方過去三年來首度正式對外發布這一數據。
12

相關資訊
- 土改成三大會議政策交叉點 土地二調成果將發布2013-12-10
同類資訊
- 消息稱土地二調成果最快年內發布土改步伐加快2013-12-09
- 樓市調控面臨“大變局”“放權地方成重要方向”2013-12-06
- 多地房價漲幅難達標 控制目標或遭摒棄2013-12-06
- 樓市調控向二三線城市蔓延 業內稱年底難“翹尾”2013-12-06
- 恒大領降二三線城市房價 其他房企有意跟進 2013-12-06
隨機資訊
- 央視主持人張泉靈的甜蜜家居照2009-09-08
- 滬樓市火熱 “地王”頻出2009-09-08
- 王菲和謝霆鋒曾經的溫馨豪宅2009-09-08
- 快女十強曾軼可的豪宅2009-09-08
- 上海市市長韓正:希望世博會帶給世界積極信號2009-09-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