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剛公布的中國三季度GDP增速為7.8%,比二季度快了0.3個百分點,預期全年經濟增速將保持在7.5%以上,穩增長目標可順利完成。但在經濟保持較高增長的同時,經濟結構問題是否改善,金融風險是否下降等深層次問題更需要關注。
穩增長靠再走老路:加杠桿、擴產能
從 “三駕馬車”對前三季度GDP增長(7.7%)的貢獻看,消費貢獻了3.5%,保持穩定,投資貢獻了4.3%繼續上升,出口的貢獻是-0.1%,繼續下降,說明海外經濟在去杠桿,國內經濟的反彈靠的是投資再度加杠桿。
在固定資產投資的構成中,制造業投資增速上升最快,增速從16.5%上升至20.6%,成為經濟反彈主要貢獻,但從邏輯上看,這會加劇產能過剩;三季度的地產和基建投資增速則有升有降:盡管前三季度房地產投資增速同比有所回落,但9月份數據又呈現明顯的上升勢頭,有望繼續支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;但9月基建投資增速從29.4%降至21.6%,主要源于交運投資增速的下滑,這也與9月挖掘機使用率回落等中觀數據相對應。
三季度經濟增速的回升,與6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支持鐵路、城市基礎設施、棚戶區改造、4G、環保等領域投資的一系列穩增長措施有關,盡管這些穩增長投資領域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僅為8.12%,但按中性情況分析,其將拉動下半年經濟增速約0.3%。但從長期看,由于對經濟結構調整的力度始終不大,故投資效益卻是令人擔憂的。
從9月份工業用電量大幅回落的數據看,四季度經濟增速應該會略有回落,但短期內似乎看不到經濟發生趨勢性向上或者向下的跡象。中國經濟仍然面臨產能過剩、債務規模上行的壓力。
市場利率上行反映金融風險提升
今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速與去年前三季度均為7.7%,但今年的市場利率水平卻明顯上升,表現在債券市場上,則是債務收益率水平上行,目前中國債券的信用利差已處于歷史最低位。原因在于,利率市場化后銀行、保險等金融機構資金成本大幅上升,因而要求在資產端更高的回報率。統計顯示,今年保險資管的新增利率債投資為零,資金主要增配了高收益的非標資產。銀行理財主要配置的標的也是非標資產和高收益債。而由于政府的隱性信用擔保被泛濫使用,到期債券絕大部分都是剛性兌付的慣例,投資人的信用風險意識被拋之腦后,導致了信用利差的大幅下降。
與市場利率水平形成反差的,是企業盈利水平的下滑。今年前三季度,中國500強企業平均利潤率僅4.34%,比去年同期降0.33個百分點,經濟所能提供的回報率在下降,但是三季度以來以債券利率為代表的社會資金成本持續大幅上升,表明高負債下企業融資的剛性需求,為了支付本息而寧愿支付更高的利率。
導致利率上行的因素中除了利率市場化之外,債務總規模的快速增長,每年還本付息規模的膨脹,也是重要因素。估計2013年全社會的還本付息額就超過5萬億,僅以信托為例,今年年初有兩個規模達到近12億的項目到期未能償付本息而拍賣抵押資產、進入司法拍賣。據統計,2013年信托行業到期產品總規模已接近5000億元,兌付壓力較大。
就保險行業而言,目前保險公司的新增保費成本大約在6%左右,但2012年6萬多億險資的投資收益率僅3.39%,成本與收益的倒掛,迫使保險業大量配置非標債權。目前非標規模已經超過1600億,而國債等低風險資產收益率已經接近歷史高位,依然乏人問津,源于競爭環境下對高收益的狂熱。短期市場競爭使得風險管理上劣幣驅逐良幣,從長期看將給金融系統埋下巨大的風險,這與美國次貸危機以前金融機構狂熱配置ABS債券的行為如出一轍。
穩增長靠再走老路:加杠桿、擴產能
從 “三駕馬車”對前三季度GDP增長(7.7%)的貢獻看,消費貢獻了3.5%,保持穩定,投資貢獻了4.3%繼續上升,出口的貢獻是-0.1%,繼續下降,說明海外經濟在去杠桿,國內經濟的反彈靠的是投資再度加杠桿。
在固定資產投資的構成中,制造業投資增速上升最快,增速從16.5%上升至20.6%,成為經濟反彈主要貢獻,但從邏輯上看,這會加劇產能過剩;三季度的地產和基建投資增速則有升有降:盡管前三季度房地產投資增速同比有所回落,但9月份數據又呈現明顯的上升勢頭,有望繼續支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;但9月基建投資增速從29.4%降至21.6%,主要源于交運投資增速的下滑,這也與9月挖掘機使用率回落等中觀數據相對應。
三季度經濟增速的回升,與6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支持鐵路、城市基礎設施、棚戶區改造、4G、環保等領域投資的一系列穩增長措施有關,盡管這些穩增長投資領域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僅為8.12%,但按中性情況分析,其將拉動下半年經濟增速約0.3%。但從長期看,由于對經濟結構調整的力度始終不大,故投資效益卻是令人擔憂的。
從9月份工業用電量大幅回落的數據看,四季度經濟增速應該會略有回落,但短期內似乎看不到經濟發生趨勢性向上或者向下的跡象。中國經濟仍然面臨產能過剩、債務規模上行的壓力。
市場利率上行反映金融風險提升
今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速與去年前三季度均為7.7%,但今年的市場利率水平卻明顯上升,表現在債券市場上,則是債務收益率水平上行,目前中國債券的信用利差已處于歷史最低位。原因在于,利率市場化后銀行、保險等金融機構資金成本大幅上升,因而要求在資產端更高的回報率。統計顯示,今年保險資管的新增利率債投資為零,資金主要增配了高收益的非標資產。銀行理財主要配置的標的也是非標資產和高收益債。而由于政府的隱性信用擔保被泛濫使用,到期債券絕大部分都是剛性兌付的慣例,投資人的信用風險意識被拋之腦后,導致了信用利差的大幅下降。
與市場利率水平形成反差的,是企業盈利水平的下滑。今年前三季度,中國500強企業平均利潤率僅4.34%,比去年同期降0.33個百分點,經濟所能提供的回報率在下降,但是三季度以來以債券利率為代表的社會資金成本持續大幅上升,表明高負債下企業融資的剛性需求,為了支付本息而寧愿支付更高的利率。
導致利率上行的因素中除了利率市場化之外,債務總規模的快速增長,每年還本付息規模的膨脹,也是重要因素。估計2013年全社會的還本付息額就超過5萬億,僅以信托為例,今年年初有兩個規模達到近12億的項目到期未能償付本息而拍賣抵押資產、進入司法拍賣。據統計,2013年信托行業到期產品總規模已接近5000億元,兌付壓力較大。
就保險行業而言,目前保險公司的新增保費成本大約在6%左右,但2012年6萬多億險資的投資收益率僅3.39%,成本與收益的倒掛,迫使保險業大量配置非標債權。目前非標規模已經超過1600億,而國債等低風險資產收益率已經接近歷史高位,依然乏人問津,源于競爭環境下對高收益的狂熱。短期市場競爭使得風險管理上劣幣驅逐良幣,從長期看將給金融系統埋下巨大的風險,這與美國次貸危機以前金融機構狂熱配置ABS債券的行為如出一轍。
12

相關資訊
- 濟南嚴厲打擊散布房地產市場調控謠言2019-04-02
- 徐滇慶:房地產市場調控核心是防范金融危機2013-08-16
- 周子勛:不應對放松房地產調控的預期太樂觀2013-08-08
- 牛鳳瑞:10年內中國房地產泡沫破滅概率不大2013-06-26
- 李應利:地產調控應該疏堵結合2013-04-28
同類資訊
- 蔡繼明:用市場手段合理處置小產權房2013-10-25
- 鄭新立:深化土地改革可為中國城市化提供制度保障2013-10-23
- 吳敬璉:“限購限貸”何以名存實亡2013-10-23
- 德國網友:沒聽說也查不到“閑置房歸政府”2013-10-23
- 葉檀:大城市房價上漲難擋 中小城市只等泡沫破裂2013-10-23
隨機資訊
- 昆明市區大型商業區拆遷上千商戶堵斷城市主干道2009-11-24
- 我國適合養老長壽的十大CITY2009-11-25
- 冬日購房風險提示:小心取暖費后遺癥2009-11-25
- 好萊塢著名制片人亞倫-斯伯林的超級豪宅2009-11-25
- 暗涌的氣質陶澤如的低調居所2009-11-25